政讯通中心

互联网舆情网

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

发布时间:2024-09-04 来源: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年来,辽宁以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等为目标定位,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在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将科教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振兴胜势。

  编者按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为东北、为辽宁振兴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一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精准把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五项重要任务”,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积极打造新时代“六地”,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

  连日来,辽宁日报记者分赴各地,深入振兴场景,一路行、一路看、一路记、一路思,感受着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推进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喜人成绩。今起,推出“牢记嘱托辽宁实践一线观察”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数实加速融合

  场  景

  8月29日,沈鼓集团库房内,一批刚送来的配件正通过二维码逐一核对身份,伴随着扫码器发出的“嘀”声,这批货物完成签收并被放到“网”上。由于订单显示加急,系统立即将这批配件送至转子车间进行“插队”加工。同时,数控机床前的工作人员已在智能工作台上看到了“派单”和图纸,生产加工参数随即被远程输入机床。

  此刻,该工位原本的生产内容,早已被系统按照订单的轻重缓急、设备的运转情况规划到了其他工位。不到20分钟,整个转子车间数十台大型设备的当月生产计划排序便根据最新需求完成准确调整。

  “这样的操作,在没有进行数字化升级时,需要3至5人干一周。如今在智鼎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简单操作即可完成。”沈鼓集团信息数据中心主任郝玉明指着电脑屏幕说。

  在郝玉明的办公电脑桌面上,数十个端口整齐排列,智鼎只是其中之一。“到今年,沈鼓已完成所有核心车间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实现全部生产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上云上平台。通过这些系统,可将整个加工制造流程‘收入眼底’。”在郝玉明看来,“智”改“数”转为沈鼓带来的改变是“内外”协同的。

  对企业自身而言,沈鼓有了更加智慧的“大脑”和“双手”。通过数字升级,沈鼓实现了单轴离心压缩机三维整机自动装配和图纸自动生成,缩短设计周期70%、缩短模型级开发周期30%以上;核心零部件加工效率提升28.2%,核心设备综合效率提升16%。

  向上游,供应商也被“网”在一起。“我们的智鼎工业互联网平台可连接至供应商的生产系统中。未来,我们在平台上将看到配套产品的生产过程参数,保障配套供给的准确度和高质量。”郝玉明表示。

  向下游,可将产品嵌入产业链条。除了机组本身,沈鼓还将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为客户提供一台与真机一模一样的“数字机器”。真机还在路上,数字机器已经可以通过智鼎工业互联网平台完成模拟安装、维修、调试等工作,为真机上岗扫清障碍。数字机器还能直接链接到客户的数字系统中,成为客户产业数字化的重要一环。

  “我们不断探索产品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的同时,也致力于将经验输出,从制造商向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在郝玉明看来数字转型没有终点,沈鼓将深耕行业沃土不断拔节。

  背  景

  向“数”出发,凭“智”转身。辽宁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的应用场景处处可见。近年来,我省聚焦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强化顶层设计,深化融合应用,加强政策支持,加快技术创新,数字化变革迈入新阶段。

  数字底座不断夯实。截至目前,全省已建设5G基站12.8万个,40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行居全国第三,接入企业1.2万家居全国第七。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104个,服务企业8.5万家。80余个项目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领域试点示范。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累计达到27个。

  转型步伐不断加速。眼下,我省已建立大连冰山、三一重型等337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沈阳新松、三生制药等53家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514家工业企业进行智能制造评估达到三级及以上水平。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等11家企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工厂,沈阳富创精密设备智能在线检测64个场景获评国家级优秀场景。

  打通转化链条

  场  景

  “刚好一年!”

  说这话的,是辽宁黄海实验室专职研究员宋艳磊。去年8月,他从企业应聘到这里。

  为挽留这位博士学位技术骨干,国内知名500强企业曾抛出高薪。但宋艳磊觉得,在实验室能接触高水平科研项目和科学人员,很值得。眼下,他正忙于高密度大容积Ⅳ型储氢气瓶开发项目。

  宋艳磊是辽宁黄海实验室第一个以校聘合同制引进的青年人才,打破了“派遣制”无法吸引高层次人才的瓶颈。辽宁黄海实验室综合办主任毛佳佳说,实验室急需有产业化经历的技术人才,让科研与产业无缝衔接。

  辽宁黄海实验室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组建,主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担任。作为国内唯一依托高校组建的实验室,充分利用一流大学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人才、科研、学科优势,实验室积极挖掘校内资源,已汇聚校内双聘人才98人。

  除了双聘,为形成稳定队伍,实验室采用多元化聘用模式,“从0到1”搭建起50余人的专职队伍,其中8人是校聘合同制,专职人员中有产业化经历的超六成。目前实验室已形成专兼互补的科研团队,在校内实现相对独立运行。

  聚才引才高效灵活,科研项目进展顺利。实验室已组织设立两批共17项自主科研项目,与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储氢装备智能制造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将推动车载Ⅳ型储氢气瓶批量制造一致性技术、智能制造装备和数智化柔性产线国产化发展。

  “这就是用来生产储氢瓶的气瓶数控缠绕机,我们从6月中旬开始搬迁,已进场各类设备60余台套,计划年内全面入驻。”8月29日,大连英歌石科学城2号楼,偌大场地,高端车铣镗复合机床研发及产业化、复合材料控形控性制造等各类项目安排有序。看着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新园区,毛佳佳特别高兴。

  聚焦三航、IC、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重大装备制造需求,辽宁黄海实验室围绕高档数控机床、高端基础件、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及智能装备等重点方向,积极开展前沿技术攻关,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截至目前,实验室与通用技术、瓦轴、欣旺达等30余家重点企业深入对接180余次,征集技术需求140余项;签订横向开发合同17项;计划年内在大连成立2家学科性公司。”辽宁黄海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建设世界一流水平重大科研平台,实验室积极布局“基础前沿—技术攻关—产业落地”全链条研发任务,打通从“书架”到“货架”的产业创新链条。

  背  景

  2022年,我省以全新体制机制组建了材料、辽河、滨海、黄海4家辽宁实验室,赋予实验室选人用人、科研管理、经费使用、成果转化等方面自主权,探索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的新路径、新模式。截至今年7月底,4家辽宁实验室以项目为牵引,集聚各类科研人员684人,推动在辽转化科技成果165项,合同总金额5.02亿元。

  坚持创新平台、项目、人才、资金等一体化配置机制,系统布局战略科技力量和创新要素。今年以来,我省紧盯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聚焦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创新组织方式,将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及科技服务机构等各方力量汇聚在一起,组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群。由全国重点实验室、辽宁实验室、科技领军企业等科技创新优势明显、行业地位领先、组织动员能力强的创新力量当“群主”,与企业开展协同攻关,有利于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今年,我省共收集梳理104家高校院所高质量、高成熟度、可转化的4016项科技成果向社会发布。

  央地携手共进

  场  景

  8月30日,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各作业区内,25万根桩基星罗棋布,大型运输车有序进出,挖掘机长臂挥舞,工人挥汗如雨,抢抓施工黄金季。

  “项目建设工程量已完成43%左右,桩基施工全部完成,目前正处于土建基础施工和装置区地管施工的攻坚阶段,钢结构、设备安装工作也要逐步开始了。” 华锦阿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总裁黄祖熹只要有时间就会到现场看看进度。自去年3月底开工以来,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已从地下部分施工转为地上主要生产装置土建作业,建设也进入了关键期。

  与常人认识中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的施工现场不同,华锦阿美的建设更显“安静”和“干净”。

  “你别看我们现在每天都有超过8000名工作人员进场,超过1000台施工机具生产,但我们的主体构件都是在工厂预制生产完成后,现场安装的。整个过程就像搭积木一样,既避免了现场生产的扬尘和噪声,又提高了效率。”华锦阿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计划调度主管赵东莞指着不远处正在建设的一座变电所表示,目前,整个土建工程已完成44%以上。

  项目早一天落地、早一天投产,就早一天见效。为抢进度,整个项目处于“并联”状态,多个项目同时开工。如今,蜡油加氢裂化装置先后完成了超危大工程100米高烟囱施工、核心设备4台压缩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重点工程,随着土建基础及混凝土上部结构施工即将全部完成,这一装置将成为项目首个完成土建施工的主要生产装置。煤制氢、空分、乙烯等装置也已开始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是中沙两国元首共同见证并推动的中沙全面战略合作项目。自启动以来,辽宁便以超常规举措推进实施。华锦阿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钟璐玮感慨地说:“开工以来,我们感受到了辽宁各级政府对我们的重视,为我们提供了贴心的服务,让我们对在这里扎根充满信心。”该项目预计2025年机械竣工,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

  背  景

  国企是辽宁实现全面振兴的龙头,是科技创新的骨干,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央地合作模式,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去年以来,辽宁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共有45家央企在辽落地分支机构97个,全省重大项目达到182个,累计完成投资1430亿元。今年上半年,央地合作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0倍,已新开工项目数量为去年同期的1.4倍,完成投资为去年同期的2.6倍。我省与央企会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数量皆为全国之最,项目签约数、落地率、开工速度领先全国。

  目前,辽宁央地合作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省国资委已建立并动态调整“两库一清单”,并牵头建立从谋划、论证到对接、督办,直至落地实施的全链条工作机制,维护央企来辽热度不减,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记者手记

  借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发展新模式、建设新项目,初秋的辽沈大地,“新”硕果结得实实在在。

  新面貌之下,是科技工作者不畏困难的决心、企业家奋发有为的干劲、技术工人精益求精的态度、干部们敢于担当的胸怀作为坚强支撑。大家都牢牢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在各自的领域内埋头深耕。传统产业蓄力以智赋能、向“新”而进,新兴产业凭借新力量以“质”求变,未来产业借力新趋势释放新引力加快布局,与辽宁特色优势紧密契合的新质生产力正在不断凝聚。

  越燃越旺的创新之火,为辽宁带来了不断向好的预期。吸引投资的引力越来越大,助力产业的链条越延越长,为辽宁重振雄风、再创佳绩提供了充足的新动能。


原文链接:https://gxt.ln.gov.cn/gxt/szln_zzqs0/2024090209495535400/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